“爱上一匹野马,可我家里,没有草原”
首先要下一个定义,下文里面提到的“感情”,“爱情”之类的词语,在我脑子里的定义,并没有那么神圣、那么高大、那么充满传统美德,充其量就是:在某段时期内由于体内激素作用,而泛起的情绪波动。这种情绪波动,往大了说,跟人类从远古时代继承下来的,控制“物种繁殖不灭绝”这种需求的基因有关;往小了说,跟本人当时处于那段时间时,心智的“成熟程度”——也就是见识的宽度,眼界的广度——有关。
在2013年,曾经在面对着一段将要失去的感情时,我拼了命,奋起挣扎,想要反抗这种将要分离的趋势。无奈始终抓不住,手中的缰绳拉得越紧,得到的反抗越强。我爱上的是一匹野马,而我心里没有容纳这匹马儿的草原,有的只是一间处于城中村的小小单间。马儿挣脱向前奔跑,而我在后面追赶,但我们的起点以及奔跑速度都距离得太远了。我没有什么能够留住它的资本。当然我很庆幸,庆幸它让我开始睁开眼睛看自己,庆幸它让我的人生拐了个弯儿。不过,真的很痛,就像心脏部位的一块肉,某天终于自己挣脱了周围的组织,长出了四肢,鬃毛,尾巴,向前跑去,而我只能一直看着它逐渐缩小的背影,接着变成一个黑点,最后只在脑海里留下它的影像。
至今3年,这段经历让我飞快发展,让我终于知道怎样去认真对待一份感情;让我明白什么叫责任;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其实都多么宽广;也让我明白,有些东西的失去其实早就埋下伏笔,安静地接受比奋起挣扎好得多;也让我有一双敏感的眼睛。如果说这些东西都很虚,那么大概这段经历给我带来的最实在的收益,就是酒量的提升了。
再遇见时,差距并没有怎么缩小,依然存在。当时,我开始有点信命。而一个人的命是什么,大概他出身所在的家庭定义了这个概念非常大的一部分。一个人出生之后,便拥有了父母给你设置的一套初始值,之后大概直到初中之前,这套值主要受家庭环境给予的限制中演变。高中到大学,或者说接触社会之后,这套值虽然渐渐脱离了家庭的限制,但是毕竟这套值也是从家庭所铺的路子中演变出来的,所以这套值本身会影响自身往后的演变。假如没有出现一些强烈的震荡因子,那么这套无形的模子将就这样如影随形伴随一生。假如家庭给予的童年影响是负面的,那么它将会成为一套枷锁,能不能从里面挣脱出来,只能说,看“造化”了。
而我是幸运的,在大学遇见了两个人,他们都让我的人生拐了个弯儿,后面一位更是让我睁开了双眼。假如时间让我重来,我要说,我宁愿没有遇见她。没错,她让我睁眼了,可是很痛,痛得我多次想把眼睛比起来,将刺眼的光都挡掉,相比起来黑暗还是比较舒服的。
Holly 自然是一匹野马,从年幼时的穷困饥饿中逃出来,奔着一切有可能让自己飞黄腾达的富商而去。Paul 说:“Because I love you”。Holly 说:“So what”(大意)。我本来以为电影的结局是两人终于分开,多年之后再次相遇,彼此相视而笑,找个公园坐下,接着镜头转向天空的夕阳,谢幕。但事实上,男主角说了这么一段话:“你说你不想活在枷锁中,但你早已活在了自己给自己订造的枷锁(追求富贵)之中。你害怕去相信,去相信获取幸福的唯一途径就是结婚生子,然后平静地生活”,接着一顿操作,女主角突然回心转意,最后两个人开始啵起来。。。这个结尾让我怀疑,这部电影是不是在当时社会下,用来宣传早生早育增加人口的。我反对男主角的观点:-)
我算是终于斜出了一个新芽,挣脱原来的模子,绕道了墙外,看到了广阔的天地里有多么宽广的草原,有多么蓝多么空明的天。但是,大概那段遗憾会一直伴随着我,或者说它也是我的一个新的枷锁?是它将我的生长方向硬是压向别处呢?随它,反正这样活着也比较有趣。如果有一天,我的心里终于开垦出来一片草原,不知道我是否还渴求一匹野马。
以上